今年“雙11”,“小包裹”又一次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11月11日快遞業務量7.01億件,創歷年“雙11”當日新高。這意味著,在“雙11”當天,全國平均每兩人就收到1個快遞。
工作人員在流水線上分揀快遞包裹
快遞物流是反映經濟活力的“風向標”,是經濟發展的“晴雨表”。一條條流動的分揀線,一輛輛疾馳的快遞車,一件件如約抵達的包裹……不斷增長的快遞量,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,為具有空間大、潛力足、韌性強之“質”,并持續保持穩中向好之“勢”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。
“雙11”快遞量激增的背后,是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效應的有效釋放。譬如,各地各部門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實施,進一步激發家居、家電市場消費熱情,更有一些快遞企業探索推出“換新+回收”服務,為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支撐。
“雙11”快遞量激增的背后,是我國物流網絡越織越密,是快遞服務提質增效不斷優化。近年來,我國快遞業著力構建“樞紐+通道+網絡”的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。目前,全國擁有快遞營業網點(含服務站)41.3萬處,打通串聯城鄉、抵達阡陌的“毛細血管”。“小包裹”插上數字化和智能化觸角,助力物流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,持續提升著消費者網購的便利感。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快遞專用貨機達188架,快遞服務汽車27萬輛。在一些地方,快遞“從天而降”已成為現實,消費者通過二維碼選購商品,無人機只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能將貨品投放在指定地點。
快遞分揀機器人
小包裹里既藏著大民生,也藏著大經濟。連接千城百業、聯系千家萬戶的小小快遞,更連通線上線下、暢通供需兩端。據悉,今年以來,我國快遞業務量已超1400億件,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。隨著快遞行業與制造業、地方特色產業等更加緊密地融合,快遞業服務生產、促進消費、暢通循環的作用日益彰顯,進一步凸顯出其助力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。未來,我們還要繼續通過加強政策支持、推動技術創新、優化服務流程、加強寄遞網絡建設等,為快遞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,并不斷深化產業協同,推動快遞業服務鏈條與先進制造業相融合,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讓快遞“小包裹”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。(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毛同輝)